校园快讯

静心走过高考这段路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高考的存在,是要用事实告诉你,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并不可怕,只要你矢志奋斗定能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又到一年高考时。作为人生中的重要节点,高考牵动着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敏感神经。人们常说“高考不是唯一”,可现实中很少有人能以豁达的精神和超然的态度看待高考,每年的高考时段都是一年中最令人关切的大日子。

  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对社会的考验,关系着个人命运、家庭幸福乃至国家的发展。客观而言,尽管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却着实是人生的一条重要出路。实践一再证明,与没有参加高考的人相比,绝大多数参加高考的人的发展历程会更顺畅,尤其在信息时代学历文凭备受重视,受教育程度越高就越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曾几何时,率先走出农门的佼佼者是早期“知识改变命运”最具说服力的范本,人们对“读书脱贫”寄予着无与伦比的期望。整体而言,通过高考选拔,接受高等教育,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促进作用。

  高考尽管存在着弊端,但它仍不失为一种公正的方法,为莘莘学子施展才华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生源多为农村考生,且多为女生。照常理推断,这种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其发展前途更谈不上一帆风顺。耐人寻味的是,就是这样一所地理位置、办学层次和教育水平均不占绝对优势的学校,每年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有了不错的归宿,考研深造、出国出境、考取公务员、跻身高校等都不乏其人,当然到基层一线就业、农村地区任教者占多数。也因此,纵使靠知识改变命运并不容易,对于农家子弟来说,仍愿意将其看作改变现实困境的钥匙和良方。

  高考的存在,是要用事实告诉你,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并不可怕,只要你矢志奋斗定能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也因此,每当高考来临,举国上下“严阵以待”。为考生保驾护航无可厚非,但同时也要理性看待高考。倘若过于看重高考,势必导致“压力最大”,对考生而言实乃弊大于利。一个人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表面看来,很多失手都是偶然的,其实都有其必然性,很多人在重要关头失手,心理紧张与焦虑是不可回避的因素。高考在即,如何让考生轻装上阵,帮助他们克服前行障碍、解除后顾之忧,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让高考回归常态”的良好风尚,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高考固然重要,但好与不好,都不会决定一生。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并不可怕。在一个健全的社会,高考及由此所获得的人生体验,与个人的成功之间没有直通车。众所周知,马云和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也都历经人生坎坷,但他们屡败屡战,最终走出低谷成功逆袭。高考不是唯一出路,成功并不在于高考的一时成败,即便高考失利也有弥补的方式。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将高考作为历练学生的舞台,而不是刀光剑影的赛场,不应以输不起的心态,热炒高考的残酷及功利性。引导以平常心看待高考,这样或许更有价值,对社会氛围的构建也更有裨益。面对高考淡然处之,保持定力、立足长远,不争一日之长短,不计一时之输赢,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高考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考试制度的完善堪称“天下难事”,但并非无路可寻。“教育即生长”,伴随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人们对教育本质有了更为科学、理性的认知,从关注“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成长”,充分尊重学生的学科特长与个性特征,“一考定终身”“分分必争”“唯分数论”等正在逐步淡化,高考正在逐步回归常态。我们有理由相信,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社会成才的标准多元化了,不以高考论输赢,不以成败论英雄,高考理性回归终非遥遥无期。


作者:中国教育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