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神乎其神的数学能力,终于被美国人破解了……
在国际上,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向受到认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曾对全球50万名学生进行测试。在评估结果中,来自中国的孩子数学成绩遥遥领先,而美国学生在同样的考试中往往垫底。
▲资料图片:在2015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中国学生在科学、阅读和数学三门科目中均名列前十,英美两国成绩均不理想。
中美两国学生数学成绩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呢?美国商业内幕网近日刊文指出,两国的文化差异是根本原因。
点击下方视频,一起来看看文化观念对于数学成绩有着怎样的影响~
美国商业内幕网近日刊发的一篇文章就通过一位华裔妈妈的眼睛观察到中国的“吃苦文化”。这位名叫莱诺拉·楚的华裔记者在2009年时为儿子选择了一所上海公立学校,通过儿子的成长变化,探索中美两国文化间的差异。
▲莱诺拉·楚
最近,她在新书《小小士兵:一个美国男孩,一所中国学校,一场国际赛跑》中写下了自己的体会。
▲楚的新书
在中国,人们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成功是通过勤奋换取的,而不是天赋。中国的老师会说:“我的学生们智力上不分高低,最重要的是学会勤奋。”
▲埋头苦读的中国学生
因为受到这种文化观念的影响,孩子进入中国的学校以后,变得更加专注、自律,令这位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妈妈印象深刻。
这种“吃苦文化”在心理学领域,被称作“成长式思维模式”——做得不好,就继续努力。在中国的课堂上,学生们被教育要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痛苦和不适,勇于解决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难题。
外媒称,美国学生则相反,他们持有的是一种“僵固式思维模式”,认为自己天生能力有限,面对困难时往往倾向于放弃。这源于美国学校的教学理念。
在美国,人们往往认为学习应该有趣、轻松。但其实,探索新知识总是要承受必要的痛苦和焦虑。
中美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数学这门科目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称,美国的学校宽松得不可思议,侧重于应用性知识,对概念性问题则一带而过;中国学生则会记下必要的知识点,然后往更深、更复杂的应用领域进行探索。
莱诺拉·楚还表示,不仅是在校学生受到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学会吃苦耐劳,在整个中国人们都非常提倡“吃苦”精神。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在这样的倡导下砥砺前行。
其他网友也注意到,中国人无论干什么事,都很有毅力。
在美国“问与答网站”Quora上有这么个问题:你会怎样向外国人描述中国人的思维和心理?一名网友在回答中就提到了“忍耐力”——中国人可以放弃舒适的条件,很少抱怨,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地方。
在“是什么铸就了中国人的成功”的问题下方,有网友回答,中国人勤奋而有毅力,从不轻言放弃。但还远不止这些,中国人在踏实工作的同时也抱有雄心壮志,任何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
还有网友注意到,中国人“吃苦”的精神从历史中就可以看到——“囊萤映雪”、“磨杵成针”这类成语,都能体现出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渊源已久。
其实,“勤能补拙”的道理适用于任何国家。美国商业内幕网提到,美国人在体育方面就特别具有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的“成长式思维模式”。
在赛事中,排名靠后不会让美国人就此止步。他们会通过勤奋的训练来争取更高的名次。可惜的是,在学术领域,美国学生常常碰到一点困难就放弃。
▲美国学生在体育方面特别有热情。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总是有很多挫折,只有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