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参加“湖北省卓越工程高中语文教师研修班(第一阶段)”国培小结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2019 117   26日,我参加了为期20天的湖北省卓越工程高中语文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在这二十天的时间里,聆听了27位专家学者的近30场专题报告。在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对于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有了新的、深入的认识。每一次的培训都能点燃心中的激情,让自己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获得新的认知。对于语文教学,在课堂设计、阅读、写作及作业方面有一些新的认知,现就感受最深的几点作一些回顾:  

    一、课堂设计及组织:  

1、要落实和贯彻语文核心素养。  

本次改革从祖国语言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提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1、选修2三类课程构成。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技能逐项训练,不是培养学生的刷题能力,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寇永生老师《兰亭集序》的课堂设计很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中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他从“史书中的王羲之”“书法的兰亭”“文学的兰亭”“文化的兰亭四个层面来设计课堂,举重若轻,让学生在品味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更受到文化的熏陶。  

2、明学生起点,知学生发展,促学生提升。  

要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模式,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教学充满智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立足于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有提升,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比如,小组讨论是目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很好的方法。在李军亮老师的课堂上,他给我们带来了一节青年教师的优质课竞赛片断,其中使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是小组讨论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很明确,导致有的学生很活跃,有的学生做了看客。这也是本次培训几位专家提到的。比如,董蓓菲教授就给出了很好的方法,确定小组主持人、教练员、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这样,就确保了在小组合作中人人参与,做到了真正的交流、硬撞、提升。  

3、细读文本,让课堂设计既立足于文本又能有所创新。  

金慧老师的文本细读的那场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学会广泛学习,深入思考,兼采众人之长,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廖蔚芬老师也说,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从教三十年,三年一个轮回,一篇课文至少也教了十遍,还不得琢磨出十种教法吗?  

金慧老师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的老师,故而她的课堂设计往往让人眼前一亮,很受启发,她也我们推荐了很多好书。这些都是一些好的做法,对于提高自己的很好的方法。我愿学习之,追随之。

二、阅读方面:  

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想要成长,必须要有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这样,老师能提升自我,学生能提高水平。那么,怎么阅读呢?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关于教材阅读我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读的习惯,一个写的习惯,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课外阅读,第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真理!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好的习惯就是素养,一旦学生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学生的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女孩好美文,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话、神话,少年好现实侦探。我们应鼓励学生不同的阅读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杀,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即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狭窄,也应尊重和鼓励。  

    三、写作教学:  

正如寇永生老师所言: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处在教材无序、教师无为、学生无奈的现状。通过这次培训几位专家的支招,加上我校的一些做法,应该说,对于以后的作文教学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明确的做法。  

1、教师要做一个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勤动脑,勤动笔。  

每一次作文题目的拟定、要求,到优秀作文选定,教师给出评价,这是一个完整的作文过程,如果老师能够及时整理,并辅以一定的理论支撑,就是一篇很好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这对于教师的成长意义是很重要的,是走向名师的路径之一。  

专家们提到很多的名师、名家,他们也提到一个观点,比如李镇西老师也说过,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在专业上,在敬业程度,在爱学生方面其实与自己并无太大差异,不同的是李镇西一直用每天五个一要求自己,其中就包括每天写一个教学故事,积跬步所以成千里。  

2、学生规定动作+自选动作。  

寇永生老师提到了很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比如每周两次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每周三次的班级故事,学生的周记、练笔、文学短评。其实这些都是被证明了的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方法。老师要做一个智慧的老师,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有获得感、满足感、成就感。  

当然,还有规定动作,那就是每学期的八次作文。要让作文教学序列化。这些在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作法,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落实。同时,作文教学也不是单兵独斗就能完成好的,今后,将继续依靠集体备课的力量,将作文训练落到实处。  

    四、作业设计:  

根据专家们对于课标和近两三年来高考试题的变化来看,未来高考试题会出现以下一些趋势,是需要我注意的:  

1、高度重视“表达得体”题。  

“表达得体”除正确使用一些谦辞、敬语之外,还要考虑说话者的地位身份、学识教养、生活阅历,听话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知识、语言习惯,也要注意特定的时间地点、话题气氛,表达载体的语体风格等。试题形式既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  

青年学生容易受网络语言的冲击,加之对传统文化词语的陌生,日常语言表达中常常会出现某些词语在理解或表达上的错乱,导致语言使用不合“得体”的要求。专门考查“表达得体”问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温儒敏教授认为:“别小看这区区3分,它预示着语文教学回归本位的趋势。”  

2、高度重视与逻辑有关的语言表达题。  

语言与逻辑关系密切,语言表达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语言表达不只是有结构搭配和表意明确方面的问题,还应该有逻辑推断的问题。与逻辑思维相关的语言表达内容很多,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到方法,切合点很多。同一个问题,从逻辑的角度看是逻辑思维不严密,体现在语言上则是表达不严谨。例如全国卷Ⅱ第21题。  

3、 试题将呈现出重情境设置的特点:  

《语文建设》2018年第8期发表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一篇论文《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中的使用》。张开先生分析了情境化试题设计在高考语文科中的实践,并重点分析了几种题型。一是名句名篇默写题,从2014年开始,默写题变为了“情境默写”,即给出了具体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补写名句的空缺内容。从难度上讲,这比起直接默写来,更能考查学生对名句的掌握程度。因为直接默写,涉及的就是生硬的字词知识,虽然在记忆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解,但毕竟是直接的默写填空,基本上是送分题。二是作文题,被专家们引以为自豪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设置一定的情境,并且增加任务驱动型指,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张开先生还提出了情境化试题设计的三个问题,一是要能对学生的认知成长产生影响,体现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成长的功能、作用、意义;二是在情感和价值的维度上要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三是在测试和评价的维度上,必须能够使情境化试题在考试中发挥更科学和更公平的作用。所以,关于试题设置的情境问题将成我们将来教研的重要的方向。  

当然,这次学习还是有很多的困惑:比如,整本书阅读究竟怎么教,怎么考,它会不会像贺卫东教授和廖蔚芬老师说的那样,像一阵风吹过?比如,高考试题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等等,这些都将有待于日后我们的研讨、学习。

    湖北省新课程改革早已启动,新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发布,新的高考方案和新的评价机制正在探索中前行。作为一名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老师,我明白只有更加努力,不断钻研教学,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才能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之路的指引人,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师。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骆小斌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7日